冰雪运动提前升温、小众运动持续火爆“体育+消费”加出消费新活力
冰雪运动提前预热,小众新潮运动继续“出圈”。消费者热衷于为运动买单。
“体育+消费”为消费增添新活力。
阅读技巧
今年以来,“体育+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体育成为居民消费热点。随着体育场馆和各种公共健身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全民健身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
今年以来,“体育+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体育成为居民消费热点。国庆假期,多地冰雪运动提前升温,徒步、划桨板、陆冲等小众新潮运动“出圈”。更多的体育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了新颖健康的消费体验,同时也为消费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我国体育消费规模约为1.5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2.8万亿元,规模接近翻番。各界人士看好“体育+消费”的发展前景。随着体育场馆和各种公共健身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全民健身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
冰雪运动消费升温。
国庆假期,北京气温骤降,让人感觉有点寒意。但国家游泳馆、国家速滑馆(“冰带”)等冬奥场馆人头攒动,异常火爆。国庆假期以来,各路游客掀起了“打卡”冬奥场馆的热潮,冰雪运动消费迅速升温。
王龙飞,南方人,没经历过冰雪运动。国庆假期,她第一次体验了“冰丝带”里的“最快冰”。“太刺激了,我第一次没有摔倒在冰上。‘冰丝带’甚至比电视上的还要漂亮,而且每次滑冰的费用也不算太高。感觉太棒了!”
国庆期间,赵宁购买了滑雪服、头盔、雪地护目镜、滑板等装备。有过几次滑雪经历的他,焦急地期待着雪季的到来,渴望突破初级赛道。
“这套设备一共花了8000多元。虽然有点心疼,但自从体验了滑雪,能有一套自己的装备,能像冬奥会总动员一样滑滑梯,就成了最大的愿望。”赵宁打算在下个雪季的周末去延庆或张家口实现他的梦想。
冰雪运动不仅在北方流行,在冰雪资源匮乏的南方也很受欢迎。随着室内冰雪场馆的兴起,冰雪运动不再受地域和季节的限制。今年国庆假期,全国滑雪订单量环比增长超过400%,其中广东等南方省区滑雪订单量和预订用户数均名列前茅。
少数民族运动继续受欢迎。
国庆假期,记者在北京朝阳公园北侧的湖面上看到,很多年轻人穿着救生衣,戴着帽子和墨镜,站在浮板上,用长桨慢慢划着浮板。这是最近比较热的桨板运动。
随着公共健身设施的完善和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大众的健身方式层出不穷,桨板、飞盘、腰旗足球等小众运动不断“脱圈”。这些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的运动,成为“运动+消费”的新趋势。
今年刚参加工作的屈文敬,最近在朋友的带动下,选择了北京通州区的一家专业飞盘俱乐部,每周固定时间参加活动。小曲告诉记者,每人每次的费用在100元左右。“在工作领域之外锻炼身体,交很多朋友,很值得!”
少数民族体育的普及带动了相关体育器材和体育培训市场的销售。天猫平台数据显示,飞盘及相关运动服饰销量较去年增长超过11倍。“十一五”期间,广州、北京体育用品进口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5%和19.5%,其中少数民族体育用品贡献显著。近三年,飞盘相关企业年均增速近20%;注册滑板公司年均增长率为16%。
体育消费新场景剧增。
随着“体育+消费”的持续火热,消费的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今年国庆假期,北京市民王硕买了一辆智能动感单车。据了解,这款车配备了新开发的实景骑行模式,20英寸的显示屏可以显示户外道路沿线的真实场景,让人获得置身户外的感觉。
“在骑行的过程中,除了可以看到沿途的风景,还可以实时看到速度、时长、坡度、耗热量。自行车还会根据坡度自动调节阻力,让居家锻炼有更强的沉浸式体验。”王硕告诉记者。
国庆假期以来,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尝试融入“体育+”的概念,将竞技、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体育活动打造为提升旅游特色、带动消费的载体。
北京建设了一批集潮流体育、城市公园、体育服务、户外休闲于一体的新型沉浸式体育消费场景,激发体育消费活力。在海南,国庆假期骑行和旅游深度融合。人们不仅可以骑自行车,还可以喝椰子汁,在海边看日落。地方政府以周到细致的配套服务规划具有地方特色的线路,吸引外地游客乘坐。
今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体育助力稳定经济、促进激活消费的工作方案》,将促进体育消费作为稳定经济市场、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内容。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评估专家王玉雄表示,体育在扩大居民消费、培育新业态、促进全民健身等方面作用巨大。“要深入挖掘市场潜力,精准匹配供需,同时完善服务体系,为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增长注入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