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大湾区,多银行推个人跨境金融服务方案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深化,跨境资产配置需求进一步释放。跨境理财通2.0的推出,更是激发了跨境投资热情。
记者注意到,近一年银行机构正“加码”大湾区,聚焦大湾区居民在学习、就业、创业、置业等方面的跨境金融需求,通过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陆续推出个人跨境金融服务方案。
例如,早在2023年11月,中国建设银行发布了“龙通湾区”个人跨境金融服务品牌,2025年1月10日,深圳建行又联合湾区境外三家“兄弟机构”推出属地化个人跨境金融服务方案,打造“6S”个人跨境便利服务体系,建行还协同上述机构推出了18个“大湾区跨境金融服务示范中心”。
再如,去年平安银行私人银行推出了包含“投、汇、兑”的三大跨境金融产品体系。针对大湾区居民跨境消费需求,建行还推出境内外一卡通用的“大湾区主题信用卡”。
此外,为配合“跨境理财通2.0”实施,多家银行也在推进产品与服务升级。1月6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消息,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开展“跨境理财通”试点业务的银行已经“扩围”至34家。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湾区交通网络日趋完善,“一小时生活圈”逐步成形,粤港澳三地频繁往来的湾区居民逐渐增多。记者梳理各银行机构推出的个人跨境金融服务方案,主要聚焦大湾区居民在跨境服务、账户结算、财富管理、养老置业、生活消费、工作留学等民生金融需求方面。
其中,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大湾区跨境金融有两个清晰的主线,一是深化民生金融,如持续打通基础金融服务,提高大湾区居民跨境支付体验,当前移动支付已成大湾区十分普及的支付方式。
而为解决香港居民异地开户手续繁琐的痛点,代理见证开户试点也在陆续推进,据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披露,目前深圳5家银行通过320个在港合作网点,为港人代理见证开户40万户,累计交易近300亿元,占粤港澳大湾区九成。
此外,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置业需求也日益蓬勃,2024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发布了《港澳居民购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房产结算支付便利化业务指引》,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同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三联通、三便利”指引,允许港人直接汇款到内地支付购房置业款项。
二是大湾区跨境金融市场联通。例如从早年的深港股票通到近年来的跨境理财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12.63万人,包括港澳投资者5.25万人,内地投资者7.38万人。
从银行端来看,个人跨境金融也是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转型重要抓手。长期以来,“跨境金融”与“高净值客群”高度关联,在全球资产配置的大背景下,高净值客户的境外投资比重和跨境资产配置比例正逐年上升。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GDP总量超过14万亿,湾区内A股上市公司有800多家,其中民营企业就超过600多家。这些数字的背后都扩宽了大湾区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积累。”浦发银行深圳分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邵珺曾介绍称。
除零售业务,对公方面,一些股份制银行在交易银行部之外,设立了专门的跨境金融部、国际业务部,足见对跨境业务的重视程度。例如,在近年的组织架构调整中,平安银行新设跨境金融部;2024年,浦发银行进行总行组织架构优化,在原来国际业务部的基础上,将跨境、离岸业务进行了重新整合,成立跨境金融部,并围绕跨境金融等“五大赛道”成立工作专班。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