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商业网 -> 产业

法兰克福上海汽配展开幕,汽车人才发展成为重要议题之一

时间:2024-12-03 14:46  |  编辑:柳暮雪  |  来源: 中青网  |  阅读量:12545  |  

2024年12月2日,2024年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展会盛况空前,整体展示面积高达35万平米,汇聚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6763家参展企业,较上届增长20%,17个境外国家及地区展团,81场精彩纷呈的同期活动将在展会期间轮番上演,参展商数量和同期活动规模皆创下历史新高。

20年间与中国汽车行业并肩前行

在展会首日的媒体新闻发布会上,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劭阑表示,20年来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壮大,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早在2011年Automechanika Shanghai就设立了新能源汽车板块,2018年设立了明日出行板块,今年展会上有400多家企业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板块集中展示,2000多家企业的产品涉及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

最初展会定位为汽车零部件采购平台,此后逐渐成为综合的汽配、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同时形成了信息交流、市场推广、商贸服务及产业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汽车全产业链服务展会。如今展会成为中国企业和海外公司绝佳的展示交流平台,通过展会搭建的桥梁,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海外公司可以加深对中国市场的洞察。

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光表示,汽车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Automechanika Shanghai也在过去20年间与中国汽车行业并肩前行,见证了行业的蓬勃发展并共同壮大。昔日,展会作为中国企业了解海外汽车市场的重要窗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今,它已华丽转身成长为世界洞悉汽车产业科技进步的宝贵平台。正如中国在绿色环保实践中处于领先地位一样,Automechanika Shanghai也紧随国家发展战略,无论在大会运营亦或是展会布局中都已贯彻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在展会的各个环节,包括各大产品板块及专区,“技术 创新 趋势”概念展区以及超过80场同期活动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今年中国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大关,在助力汽车技术转型升级方面,5.1号馆展示规模达2.6万平方米,汇聚超过470家参展商,全方位展示三电系统及零部件、燃料电池、充换电及补能、自动驾驶、智能底盘与座舱、新能源整车热管理、新材料等绿色先进的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另外轮胎和轮毂、维修及检测设备、部件级组件等展区中的参展企业都表现出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的趋势。

2024年Automechanika Shanghai为业界同仁提供了绝佳的全球合作机会。记者在展会看到,一众国际领先品牌将在展会悉数亮相,带来一系列创新成果。比如,博世以配件、诊断、服务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参展主题,展现了其智能出行售后电动化机智能网联领域的解决方案、包装环保材料、再制造件、旧件回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智能网联研发人才仍存在缺口

在展会同期举办的2024年国际汽车产业人才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资深研究员徐磊带来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TOP40人才分析报告》。《报告》指出,智能网联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重构的核心方向,2024年我国组合辅助驾驶(L2级)渗透率将超过50%,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应用已经在业内形成共识,而顶尖人才是技术创新的驱动力,跨学科的技术需求决定了对复合型高端人才的极高依赖。

现阶段,中国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超过2228万人,上游零部件拥有576万从业人员,中游整车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56万人。总体研发人员达到114.2万人,研发密度15.6%;智能网联汽车从业人员较少,研发密度47.7%。虽然行业总量合理,但未来不可避免将出现人员冗余,但同时智能网联研发人才仍存在缺口。

TOP40人才58.5%拥有博士学位,软件类专业占比超过60%。海归是一大标签,占比高达45%,且以美国为主。

TOP40人才清华系背景突出,61%为计算机、电子、通信类出身,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AI领域学科专业特征显著。并且“海归”背景是智能网联汽车TOP40人才的一大标签,占比高达45%,且海外求学地以美国为主。

科技公司人才“虹吸”效应明显,传统车企人才吸引力较弱,头部切集聚22%的人才,人才资源较为分散,同业竞争激烈。TOP40 74%集聚在科技公司,因为企业转化能力比较高。

展望与期待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重中之重

上汽培训中心汽车学院院长华闰祺认为,随着汽车市场变化、汽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再发生变化。目前技术人才比较缺失,整车企业中自己培养传统机械工程师转型软件需要新知识迭代,而培养的软件工程师又要了解汽车架构,因此要把培养复合型人才放在重中之重。

2017年上汽培训中心筹备组建专家队伍,开发了一系列课程体系建设。现已新开发了智能网联、新能源、大数据、软件工程、数字化工厂五大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涵盖普及类课程到专业技术研发类课程共计900余门。他们还研发出数字工具、智能制造、软件、新能源、智能网联和综合能力六大项产品,建成了包括线上直播、技术交流、专业论坛、新四化论坛在内的培训生态。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团培训中心新建的智能网联实验室具有嵌入式与云端版智能小车、各类实验台架,将为学员提供一个智能网联动手实践平台,开展实践培训,打造上汽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用于满足培养集团“新四化”人才需求,已开展上汽集团新四化无人驾驶竞赛等专业技术培训项目。

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谭丕强表示,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此时迫切需要打造适应新时代汽车产业发展内在要求的高质量育人体系。

他介绍,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建立了学术引领、创新实践、校企联合、国际接轨的“四轮驱动”人才培养体系。如在创新实践方面,构建了贯通全过程的汽车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固定的导师队伍+独立的实践场地+健全的安全制度+自主的运营模式+完善的保障机制,学生们自己成立了新能源、动力、节能、智能和造型设计五大创新车队,在实践中学习。在国际接轨方面,坚持德英双外特色,依托国际平台联动,拓展合作办学伙伴,提升人才引培层级,设立了学院国际联培项目和国家级中德联合科研项目。

长三角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上海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秘书长樊泽芳去年走访了超200家规模亿元以上的公司,她通过调研发现人才短缺是企业最大的发展瓶颈。她指出,汽车零部件领域是亟需国际化的产业,全球化是融合的过程,企业走出去需要员工了解国外文化,企业引进来要尊重外籍员工文化。只会挖人,没有自己的培养体制,人才也很容易被挖走。她建议,零部件企业要培养人才,就要重视与相关院校的衔接,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新知识的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落到实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nonghang